刊误校正
?亲爱的《西藏人文地理》的读者们:由于编辑工作上的疏忽,导致年1月号《措高古村》杂志出现了几处错误,现特向《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的广大读者致以深切歉意。错误更正如下:1.第四篇《流淌远古的工布印象--世俗生活》一文中,“多钦寺”更正为“旧多钦寺遗址”。2.杂志81页、82页、页、几页中的插图说明“多钦寺”也更正为“旧多钦寺遗址”。特此校正。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编辑部
年3月21日
摄影:吴俊杰、廖博修
摄影:吴俊杰、廖博修
作为古老的森林部落,措高村的特色美食充满了地域特点。
摄影:吴俊杰、廖博修
首先是炭烤饼。知达老人说,以前还没有普及铁皮火炉,是屋中央那种完全敞开式的“露天”火塘,火塘用整齐、漂亮的黑石板围起来,底下铺上炭泥,在上面烧火。炭火灰烤饼子的那种方式叫“塔布真”,烤饼子用的面粉是当地产的小麦,用牛奶等和成面,青冈木炭烧出来的炭灰饼是很好吃的。当然,最好吃的还是石板烙饼。我们这儿山上有一种石板,把它切下来做烙饼是非常香的。
摄影:吴俊杰、廖博修
这里出产的优质酥油被称为“高山上的*金”。知达老人在他的*金酥油上画了一个专属于他们家独有标记的符号,他说这个符号就代表了“央”(福运和财运),符号拉出的两个线不能超出整块酥油的边界,代表守住福运和财运。牧民的世界就围绕这个“央”转。
摄影:廖博修
措高村的酥油为什么这么好吃?一是草场草质优良,水草丰美。二是还要给产奶的牦牛喂几种特殊饲料,一种是本地种的小麦,把它弄碎,一半生一半熟,拌着盐巴做成汤喂给牛;一种是用菜籽油渣熬制成油饼,掰碎喂牛。因此,此地产的酥油品质非常高。
摄影:吴俊杰、廖博修
当然还有著名的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猪种,属于外牧养类,在品质上有“六个最”,即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当地人的传统民族美食。
摄影:邱衍庆
关于措高村藏香猪的吃法,一种是藏香猪宰杀四五天以后烤着吃。当地藏香猪还有一种吃法是把猪的内脏全部拿出来,把肠子和其他内脏肉分开,肠子洗干净放着。把所有能吃的肉剁碎加盐,分两种口味:一种辣、一种不辣。之后把这些放了作料的肉放到猪肠子里,先煮一次,储存待用。一种吃法是直接煮吃,另外一种是煮完以后晒干,晒干之后可以在火塘里或者灶里面烤,烤好之后就着茶水、饼子吃。
点击"阅读原文"
在微店订购年1月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