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号热搜内容阅读至文末查看
“建筑本身是包裹生命的容器,建筑建好以后可以安抚生命,给生命、生活带来安全和幸福。”作为学者的周琦在自己的建筑生涯中,把人文价值和科学理性充分融合在每一份建筑设计方案中。他曾说:“我把建筑当生命”,精神不竭而生命永存。
在第三届中国医疗建筑设计师年会上,筑医台记者对他进行了深刻采访。下面,让我们走进周琦,体味建筑的生命意义。
周琦
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民日报》大楼主创设计师
记者
医院建筑的哲学性和方法论,您可不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医疗建筑或者说医养建筑如何体现哲学性?
周琦
哲学性涉及绝对矛盾的概念,为什么要用哲学形式?医院本身是从西方来的,在中国现代化过程当中,或者说是在西化过程当中,西方的医疗建筑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矛盾的角度讲,中国传统医疗建筑可以借鉴西方的建筑形式,从而实现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友好融合。未来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在于中国传统的医疗建筑文化可以与西方现代的建筑文化融合,这是中西方的医疗建筑在时间上的一种矛盾。
七八十年代以来,医院建筑以西方为主,医院会模仿庭院类似的空间建造。医院建筑文化与传统文化存在割裂的矛盾,医院如何体现中国的元素,研究传统、现在和未来在实践中的关系,是值得建筑设计师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从专业外和专业内角度来讲,建筑专业在经久不停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专业独具的特点,本行业的人更深入的学习需要同时参照到整个的学科的发展情况和整个建筑学发展的背景,不能封闭成一个自我分析法的体系,它应该是开放式和具有挑战性的,并且应该着眼于大处。
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中国已经到了关键点,在医疗建筑学本身,我们认为应该探讨中国特色,一个地方建筑文化的展现不是一种故意标榜的形象,而是出于对该地的文化充分体现的考虑。
对医疗建筑师来讲,需要充分研究和捕捉病人的心理,使得当下和未来的建筑能够更好的符合中国病人的情况,也可以体现中国特色。医院建筑医养空间里面如何体现中国浓厚的乡情和家庭情怀?中西方的医疗体系不一样。西方国家有家庭医生,医院。医院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在专科和重科医疗等级的划分方面,这是医疗改革本身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整体文化里边缺乏反思,缺乏思辨,缺乏哲学性思考。其实是时候考虑更高的成本去做哲学思维的哲学反思,这样可能对我们的工作可能更加有帮助,这是关于哲学方向性的问题。第二个关于操作层面上,比如说人才培养,设计方法、聚集手法方面,要具有创新思辨的能力。要体现丰富的空间建构能力,形成丰富的设计手法,需要抽象性思考去解决创新的问题。第三个关于技术应用层面,就是建筑的落地要有工匠精神,工匠的手艺及工匠对材料的细节和各种做法要非常熟悉。
把握住建筑哲学的方向,掌控好操作和技术应用,再加上在哲学反思层面上的矛盾。有高有低有思想,有具体操作方式,这样可能会对未来医疗建筑迈向新的形势有所帮助。
记者
您在演讲中提到“自主的建筑”和“建筑学本质是在退化或弱化的”,可否进一步解释一下?
周琦
因为建筑学这个词本身是从西方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没有这样一个词,日本人翻译过来,然后传到中国。中国当然有艺术的建造,我们讲建筑学本质上是要强调它的艺术性、诗意和丰富性。西方这样一种建筑学的思想,到我们中国落地这么多年,还没有真正体现它的精神,特别是在医疗界,大家现在讲诗意的建造、美的建造、在地性的建造等等。
在医疗建筑里“工艺”十分重要,可能在医疗建筑里面建筑师与建筑学的关系更加弱化,因为建筑学是一个很艺术的事情,是建筑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建筑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讲技术,纯理性的思辨加上艺术性的感觉,这两者都是建筑的本质。建筑要前进,就必须推陈出新和取优者之精华,建筑学才能在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中一直往前走。医院设计时参考各种各样的案例,但是缺乏创新,缺乏艺术的感觉,医院看着长得都差不多。总体而言,建筑学的弱化就在于它忽略建筑学或者弱化建筑最本质的艺术。
术业有专攻,医院甲方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使用预期,建筑设计师要满足业主方各种各样的要求,必须跟他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即便业主有最苛刻的要求,就在最苛刻的条件之下发挥更多创造性。建筑师出好作品并不等同于随心所欲花别人钱,艺术作品是要受业主、社会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后的成果。业主的要求不是建筑师缺乏创意的理由,恰恰是建筑师做创意的动力,动力就来源于现场。
所有的实用艺术都要受到极大的限制,只不过医疗机动车可能限制更大一点。首先得保证能够符合各种消防系统,标准化的设计平台很重要,建筑存在年,但是年里面医疗工艺不断发生变化,设计的建筑要能持续适应各种医疗水平的变化,所以设计师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要有灵活性,弹性空间要能够满足各种变化。
记者
医院要设计弹性空间,医院建完几年之后,预留的空间就已经全部用完,并且要进行改扩建工程,医院改扩建工程就很少,请您通过对比中美的医疗建筑的理念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周琦
美国在二战后发展非常好,西方世界在建筑学的技术空间和学术水平都是领导全世界的。比如在芝加哥学派20世纪末期开始,美国标准的铸铁框架结构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近年以来,就美国建筑本身而言,它的铸钢结构、铸铁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全美是标准的,美国在工业化体系的建造很早就做得比较好。比如极大的产品,不改变结构的形式,这个墙是青冈路做起来的,隔墙随意可以分割,这一点在工业化体系弹性空间它的科学理性的规范性思维和做法做的比较好,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种规范性的东西。在这个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医院依据这种标准做工作就很简单,比如手术室、ICU的空间不够大,它的结构不动,把非承重墙隔断墙进行一个梳理就改好了。
标准化空间里面可以做出个性,医疗性,我们可以在空间组织或外形上面做点其他东西,但是标准化、工业化、科技感是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总体来讲其实我们的建筑也挺好,但你会发现七八十年代盖的房子现在看已经很落后了。我们被机械的形式主义所限制,又被技术限制,导致建筑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随着时代的潮流被吞没。所以建筑科学性很重要。标准化、参数化、模式化这都是建筑学最根本的理性思考。如果这能够深入人心的话,我们将会创造某种空间或某种形式框架结构,未来对建筑的把握就会更加精确。
建筑的社会性,其中有一条就是建筑一定是受社会很大的制约,在某个时期任何艺术作品都逃脱不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它的技术条件方法、意识形态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设计师一般会跟着潮流往前走,也会有极个别的有思想前瞻性的设计师会创造出一些拥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
记者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所以很多人对医疗建筑也会有自己的展望,现在越来越强调健康综合体,在您看来像医院医院,未来它的建筑整体会呈现哪些趋势性的变化?
周琦
首先从规模上讲,我觉得它会出现两极分化。医院有的是越大越好,未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会有很多小型诊所。诊所、医院会跟社区融为一体。社区个性化的诊所会大量出现在街道上,这是小型化。还有大型化,医院是综合性的,医院会越来越大并兼具舒适性、观赏性、参与性、融合性的特征,到这里人民除了医疗需求外会有更多的参与选择性,有酒吧、咖啡馆等各种休闲空间,这些满足老百姓人性化需求的各方面的东西。医院是一个巨无霸,拥有好的医疗资源,医院互补,形成阶梯式的服务。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空间像城市一样给你解决所有的问题。人们会更在意节能环保的、太阳能风力的利用,排污采用无害化的处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这些都是建筑学以外的问题,这是一种观念的思考,但技术手段会在这个基础上做的更好。
比如我们就在*做些案子,利用好*当地的气候、医院所有的设施运转,它是可以实现零能耗的。所以清洁能源无害化处理低污染、低消耗,配合刚才说的规模趋势,人性化、科学化、无害化、生态化、智能化是我们可以未来期待的。所以对于建筑师来讲,就要适应这样一种变化。前瞻性制造就是有这么多技术,你不需要懂这么多技术,但你知道有这样技术的存在,然后作为建筑师去负责总体协调的指挥,把所有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发展趋势。
中国的未来医院去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可能采取一种比较强硬的做法,使得很多的观念先行落地,我觉得建筑师、建筑设计公司应该有这种敏感和系统计划做好培养人才的未来准备。
记者
最后,请问您对设计牵头的EPC模式总承包持什么样的态度?
周琦
西方国家建筑模式采用建筑师负责制,建筑师的责任非常重大,从前期策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到施工过程的材料技术都全程负责。其实建筑师责任制就是另一种方式的EPC模式,中国目前推行的EPC模式尚未真正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现在EPC模式正在探索期间,北京已经率先采用这种EPC模式。初步设计素材没有那么深入,很多材料工艺不了解,控制不住价格。本来应该是设计施工一体化,但是价格、质量的保证,其实还不成熟。在西方国家建筑做得非常细致,图画出来,细节材料工艺都非常详细,然后根据具备的条件规划成本,把材料的样品、材质、各种设备系统都定下来,这件事情我觉得是有漏洞的,定价、定质量、定工期,定不了的话,这个事情就有很多灰空间。这是一种探索,其实还是要完善各种体制机制。
目前的EPC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施工单位搞不懂,建筑师没有真正承担责任。因为建设单位不需要都有基层处,他们本身没有施工管理的能力。项目管理有专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在项目过程中协调工作,对质量、价格加以控制,组织管理各种材料,满足业主的要求。但是EPC实际操作起来非常有难度,比如我们做的某个项目,我们拿初步设计的薪酬,做的比施工还详细,所有的材料同时找三个品牌,然后做深化设计。其实这是不可持续的,精力成本很高,我做一个我不太可能再做十个。但这个项目既然交给我们,我们帮你完成,这也是为自己的品牌加工。
再有就是审计处第三方独立机构介入做跟踪审计,然后变清单。这里面弹性很大,所有的材料清单合同通过审查,最后来核定价格,但几百上万个设计变更落实,怎么去审计和审查?这是很大的问题。“资源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还有这种招标体系,*府项目很难由市场决定,招标单位鱼龙混杂,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出一家完全符合条件的企业非常困难。看上去程序很合法,其实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很容易让人钻空子。
十年磨一剑,我们的团队从年到现在,完成了很多好的作品,在这其中也完成了非常有挑战性的项目。建筑师一生能遇到这样绝佳的挑战机会非常难得,我就碰到两个,我期望未来还有机会再遇到更有挑战的作品。一年我会盖十几栋房子,十几个项目,虽然我们的团队不大,但很有战斗力,每一个项目我都亲力亲为。我期待创造更多个性化好玩的,有挑战意义的建筑作品。
END
热搜内容
深度报道
手术室
国内案例
国外案例
胡国庆课堂
医建风向标
医家之言
大咖分享
青年医建圈
物流系统
医疗养老
企业风采
大湾区医建
医院
医院
抗疫手册
洗涤系统
医院后勤
医学影像
病房空间
戳”阅读原文“,查找更多您需要的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