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 http://pf.39.net/bdfyy/《源远流长》
——文化解读淳安“百源经济”示范源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策划:方海珍
主编:邵红卫
王家源词典
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一十七篇
作者|方家明
王家源之“源”,有两种意思:1.两山夹峙之间,主流与支流连结成一水系,水系内全部的集水区域;2.溪流。
当然,这是我的解释。
源,字典释义:1.水流起头的地方: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头。2.事物的根由:来源;资源;渊源;能源;起源;策源地。3.姓。
王家源,旧名丰溪。全长11.18公里的源流,滥觞于淳安县与桐庐县交界处海拔米的小京塔西麓山坳,一路串起阳开湾、高莫塔、学堂脚、春坑口、铜锣形、上坞、小坞里、米筛坑、中坞、处坪、气坞脚11个自然村,至王家,与来自塔心、岭脚坞的支流相汇,经樟坑坞自然村北流,与十五都源汇合,从文昌村注入千岛湖。
王家源村由王家、丰源、塔心三村合并而成,毗邻05省道,距文昌镇*府所在地2公里,离杭*高铁千岛湖站5公里、县城千岛湖镇27公里。全村区域面积15.88平方公里,境内生态环境极佳,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拥有山林面积亩,人均达21余亩。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已拥有竹木、茶叶、高山果蔬等优势产业。
王家源村已有多年历史,留存有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建筑物余处,包括民居、宗祠、庙宇、廊桥、商业建筑等。近年,王家源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建有乡村书屋、留守儿童俱乐部、免费Wi-Fi、停车场、道路景观、登山游步道、骑行道、游客接待中心、标识系统、地质游园等基础设施。
王家源村是首批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年荣获“浙江省文明村镇”、“省级五星文化礼堂”等荣誉称号,年,被评为AAA级景区村庄。
王家村Wangjiacun
两侧山垄,都往丰溪挤,把流经王家源口的丰溪,挤成“S”形,曲里拐弯,又窄,从源口往里眺,不见源里的烟火。初来乍到,便以为不过一条大山沟而已。不想,沿谭丰公路往里走,是丰溪的曲线,末了,却有《桃花源记》写的那种“豁然开朗”,王家村坐落在“土地平旷”之处。
谱载,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山西太原瑯琊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至会稽、金陵。东晋时,会稽一支改迁横山(今文昌镇浪苑坞口),后再徙丰溪,迄今余年。
王家村外面,早先犹有一村,叫余家,人丁兴旺,蓬勃胜过王家。王家先辈思虑后,赴徽州请来一位高人。一番踏勘,高人建议在寺家畈造文昌阁,意为以文胜武。既成,余家运数逐渐衰微,陆续外迁;王家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余、王二村因文昌阁而此消彼长的传说,其实意味深长。
王家村背靠衣岩山,远瞻梨峰,清辉东现;近聆凤岭,峦声四彻。村前丰溪贯玉带,上有塔心水来汇,下有竹坞水相融。踏勘先生早说了,村基中间凸起,两头微翘,浑然如元宝,实乃聚财凝气的风水宝地。
古树群Gushuqun
走过清河廊桥,便是古树群。守在王家村脚的这些树翁,据说来自清咸丰年间。犹存18棵,被村民戏称为“十八罗汉”。细数一下,分为柏树、榔榆、枫香、樟树、青冈栎和*连木等6个树种。
王家源旧名丰溪,以山高源深支流众多而闻名。从地理位置看,王家村处于多条溪流的交汇口,极易受山洪肆虐,徙居以来,村庄曾多次被冲毁。
为了彻底解决水患,多年前,王氏族人协力兴修水利。一手疏濬水道,绕村前构筑河堤,将丰源、塔心两股溪水,往村前引入下方;另一手,在村脚壅积风塍,种上树,把村后竹坞和宋坑坞的水引入村前的溪里。筑堤壅塍防洪,植树御风。现存的古树,是太平*与清兵交战,风塍上劫后荡然无存,重新栽的。说起王家村的风水,风塍和古树,大抵是少不的。
古树群中有一奇景:一棵老劲的青冈树,离地两米来高的空心处,竟然长出一株秀丽的翠竹。对一个中国成语的赋形,没有什么比这样更为入化。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的*坤明到王家源村考察,谋画乡村振兴的宏图,路过古树群,在青冈树下驻脚,对身边人说:“这是真正的‘胸有成竹’啊!”
荷塘Hetang
荷塘与古树群,隔一小沟,一座玲珑石拱桥,把它们连在一起。桥曰平安,名字好,暖心。
荷塘十余亩大小。外侧是丰溪,冬旱也不枯竭,慢慢流,轻轻吟。上游一道堰坝,把溪里一股小水引入荷塘。小水进入荷塘,荷塘就活了,有鱼,有荷,有倒映的白墙黑瓦。水在荷塘逗留久了,也乏味,想起远方的江湖,从荷塘下方的小洞溜出,复入丰溪。
荷塘里边,靠村,有亲水平台,凹凹凸凸,形态有致。从亲水平台,引申出一曲桥,水泥柱,木槛,弯弯曲曲,娉婷地往荷塘深处走,一直走到湖中的风雅亭。亭有六角,中国红,柱上有联曰:清明池里荷花开;红亭上面宾客来。若真走入对联的意境,晴也好,雨也罢,约上三五好友,坐在亭里,观荷塘绿叶红花,随风摇曳。
能摇曳出什么呢?想想也有味。
沿溪塝走,引你的是石板路,长方形小石板,一条一条往前铺排,路侧镶了碎石片,勾勒出石板路的曲线,多有婀娜。临溪有槛,仿木,槛外是树,柳、樟、青冈等,只长得比成人高些许,但站一排,已成屏障,是一道风景。
村道Cundao
王家村的村道,无论主道,还是小巷小弄,都硬化过。
主道宽敞,是水泥砖铺的,大块的那种,就铺出一种气势,村道不像村道,像江南小镇的街道。
王家村不似我到过的其他村,屋靠屋,檐挨檐,它房子很疏朗,前后抑或左右,每家总能空出地来,是院子、菜地、小弄……
我走在王家村里,感觉就两个字:透气。
家家门前养花,盆栽的、坛栽的、缸栽的、钵栽的,载体五花八门,乱是乱点,倒生出许多趣味。花品繁多,有兰花、仙人掌、万年青、千竹叶、*花菜、葱兰、凤仙花、爬山虎、常春藤、金银花、睡莲、牵牛花、凌霄、茑萝、野蔷薇……一路走去,目不暇接,脚步不由慢了,正想低头吻一朵牵牛,风走来,摇一摇花朵。
菜地是一些老屋基改的。初夏搭个柴架子,爬上是绿藤,垂下是豇豆、*瓜、南瓜,秋是绿玉米、红辣椒,冬是一畦畦萝卜、青菜。一道篱笆围了菜地,竹篱、柴扉,都不高,一抬腿能跨过去,就是一种点缀。
村道两边人家,门大都敞开,有老人坐门口,有人路过,一笑,算是招呼了。走在这样的村道上,自然,一点儿也不怕生。
从古树群中间走,过一平板桥,是主村道。一路往村里走,就到一祠堂门口。抬头看匾,写着: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Wangjiacitang
王家村始祖智仰公,为太子晋后王氏三十六世孙。南北朝陈武帝时为官,任始新(今淳安)县令,因施*有方,功绩卓著。一次出游,途经离县城东60里的安乐乡,一个叫横山的地方,见山川锦绣,物华天宝,遂举家徙居,厥后“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几百年过去了,有一支再徙丰溪,开枝,散叶,建祠立庙,祠有联曰:凤毛济美,绵历代之世泽;奉先思孝,开万年之鸿图。
古祠流芳,山高水长。
丰源村Fengyuancun
从王家村沿谭丰公路往里走一里许,至三岔路口,路牌示意,往左丰源村,往右塔心村。
丰源村贵庚多少?水口的古樟,三百多圈的年轮里,藏着村子的生辰八字。
王家祖先初到丰溪,以溪为村名。至宋,颇具村象了,才有底气以姓彰村,改叫王家村。后随着吃口增多,有人往源里移居,一代代繁衍,逐渐形成新村,因踞丰溪源头,故称丰源村。
自然,丰源村以王姓为主。也有客姓,是后来从安徽、江西、福建及浙江的丽水、建德、桐庐等地迁入。
昔日的丰源村由九坞、五塔等自然村组成:九坞是洋猪坞、硬坞、木瓜坞、徐坞、里树坞、河坑坞、门前坞、木梳坞、上坞;五塔是河沿塔、白沿塔、莫塔、上塔、莫高塔。
如今,丰源村绝大部分人家已下山,从九坞、五塔移居山下处坪、中坞一带,一排排新楼,一面依山,一面临溪,呈长条形,演绎着绵绵的世俗生活。
塔心村Taxincun
过王家村,从三岔路口往右两里许,是4公里盘山公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村名叫“塔心”。
塔心村地处山腰,海拔多米。
多年前,有兄弟俩来此搭棚落脚。不久,安徽安庆人方开寿一家逃荒到浙江金华,父亲病故了,母亲带着方开寿五兄弟一路来到塔心,定居下来。
据说,甫一到此,方开寿母亲便按山规礼节,带着五个儿子去拜访先到的兄弟俩。先哥哥,后弟弟,把一家情况兜了底,请他们今后多多关照。哥哥说:“你们就在旁边住下吧!把柴禾杂草斫斫,斫出的地盘,全归你们。”
当晚,母亲就叫儿子们动手砍柴劈山。一夜挥汗,整出好大一块地盘。第二天,兄弟俩一看,震惊了:“一晚上斫出这么大一块,不得了!”暗忖这户人家势力强,日后不定受欺负。次年,先来的两兄弟悄悄离开了。所以,塔心村以方姓为始迁祖。后来,又有温州、金华、建德、桐庐等外地人来这儿做工并定居下来,就有了何、郑等其他客姓。
大山高高似宝塔,村子窝在大山腰,大山的支脉伸出手,把村子揽在怀里,看山形地势,“塔心”一名,妥帖。
年,水泥公路开进塔心村。年,水泥公路变成柏油公路。看过一张航拍照,竹海中,盘山公路犹如一条舞动的飘带,飘带的一头,攥在塔心手里。
乡非·云舍Xiangfei·yunshe
那天,我在海拔多米的山上,与王家源打了第一个照面。
头天晚上赶活儿,快天亮才躺下。睡得正沉,被电话铃声吵醒,是汪金华打来的。他说都快中午了,别睡了,我带你去吃中饭,车子就在楼下。
我懵里懵懂地坐进车里,仰头,合眼,继续做我的美梦。等再次被叫醒,车子已经在塔心的停车场停妥。
因此我第一次到王家源去,首先见到的是塔心。
时常小聚,老听金华兄说花猪肉如何如何好吃。花猪长什么样的?问过一次,他就放在心上。那天有点闲时间,就把我带到他们村里去了。
中午在“原味山庄”用餐,因早打过招呼,花猪肉是少不了的。味道真的不错。我向来不喜肥肉,那餐却大快朵颐,一连几块,一点也不腻。
吃过饭,金华兄带我到一幢刚开设的民宿去转转。原是一座废弃多年的大会堂,爆改后,取名“乡非·云舍”,说是主人希望打造一个“非主流”乡村民宿。
塔心村,这个文昌镇海拔最高的村落,缥缈云雾是日用品,时常不知从哪个山坳里升起,轻轻拂过农舍,拂过竹梢,拂过松枝,又消失在山脊的另一边。
“乡非·云舍”开业不久,没有客人。我有点担心,这么偏僻的高山上,会有客人来吗?等我细细看了一遍,却一下子打消了顾虑,我竟然先喜欢上了。
坐在平方米慢生活咖啡书吧里,服务员向我介绍:“乡非·云舍”大小客房19间,餐厅1个,休闲廊道两处,Wi-Fi全空间覆盖。两侧阳台,一侧对茶园,一侧对竹海;无须挂画,轩窗一推,便是一幅山水。山夜宿云舍,举手扪星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虽无“一水护田将绿绕”,却有“两山排闼送青来”。田塍莫笑细於椽,便是桑园与菜园。你问那菜园有什么,生态的是水果,有机的是蔬菜。好看,好吃。当然,最好吃的,还是锅里的花猪肉。
快板的腔调,让我忍不住笑了。
我对“乡非·云舍”的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金华兄说,他是在北京打拼12年、在广州打拼两载的精英IT男。
他叫何琪峰,一个土生土长的塔心人。
“诗和远方”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梦想仅仅停留在梦中,现实中,能勇敢跨出这一步的,却是极少数。
我想跟他聊聊。可惜,何琪峰的母亲告诉我,儿子去了杭州。
后来,我时常在电视、互联网和摆放在多种公共场合的纸质媒介上见到“乡非·云舍”。还听到流传于民间关于“乡非·云舍”各个版本的故事。一时,“乡非·云舍”简直成了淳安民宿的代言。所有指向,无外乎说,“乡非·云舍”怎样怎样火爆,吸引了上海、杭州甚至北京的城里人一波又一波赶去。
后来,金华兄选上了村委会主任,村里有事,我又去了几次。每次去,金华兄都会应我的要求,开车带我去塔心,但都是“寻隐者不遇”。
直到年11月,为了完成汪家源宣传折页的设计,我再一次上了塔心。
终于见到了何琪峰。
哦,一个型男。
面对面坐着,喝着何琪峰用山泉泡的高山茶,我问的第一句话,和多数人一样,却是俗了:你怎么会放弃城里的一切,回到村里,经营“乡非·云舍”?
他说,因为家。
父亲突然走了,何琪峰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他说,在北京、广州,时常遥想山村,想起老泥墙屋庇护过的温暖童年,想起山风中妈妈的眺望和一个人的坚守,有一天,好像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一样,他突然悟出了“家”的含义。
我开玩笑:家,不就是在屋顶下养一头猪嘛!所以你来养花猪了。
何琪峰笑了。
互加了